七月的湘楚大地,暑气渐盛,却挡不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志愿者们的实践热情。7月13日上午,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走进当地桑叶基地,化身田间“新农人”,在郁郁葱葱的桑田深处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。走进桑叶基地,连片的桑树舒展着浓绿的枝叶,鲜嫩的桑叶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“采桑叶也有讲究,要选顶端的三叶一芯,这样泡出的茶才清香醇厚。”带队老师一边示范正确的采摘手法,一边和同学们分享着桑叶的药用价值与经济前景,“这些桑叶不仅能制成茶饮,还能带动村里的特色产业,咱们多采一点,就是在帮老乡们拓宽致富路。”同学们听得认真,采得更起劲了,指尖沾染着绿叶的汁液,脸上却洋溢着为乡村献力的自豪。
起初还有些手生的同学们,很快就找到了节奏。大家三人一组、五人一队,穿梭在桑田垄间,指尖与桑叶轻触的瞬间,仿佛奏响了一曲独特的“田园交响乐”——这旋律里,有叶片簌簌的轻响,有伙伴们的欢声笑语,更有青年学子躬身实践的赤诚。
“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桑树,今天亲手采摘才知道,一片合格的桑叶茶原料,要经过这么多道细致的筛选。”一位志愿者擦了擦额头的汗,笑着展示手中的竹篮,里面已经盛满了鲜嫩的桑叶。阳光洒在大家被汗水浸湿的校服上,也映亮了每个人眼中对劳动的敬畏与对乡土的好奇。
此次采桑实践是音乐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的重要一环。志愿者们不仅亲身体验了传统桑叶茶的原料采集过程,更在劳动中感受着乡村振兴的活力。
午后稍作休整,志愿者们转场至桑业基地的围墙旁,开启了“墙面焕新计划”。褪去田间的草帽,换上沾满颜料的围裙,音乐学院的学子们将艺术天赋融入乡野——有人勾勒出挂满枝头的桑葚,紫红饱满;有人画下孩子们在桑树下追逐的身影,灵动活泼;还有人特意加入音符元素,让墙面“藏”着无声的旋律。
“调色就像和声,冷暖搭配才和谐!”学作曲的同学一边调配颜料,一边和伙伴分享心得。画笔在墙面上舞动,原本单调的灰色围墙渐渐变得色彩斑斓,路过的村民忍不住驻足称赞:“这画一上,基地看着都年轻了!”颜料蹭到了袖口,汗水浸湿了后背,但看着亲手绘制的画面一点点成型,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。
从田间地头的劳作到文化墙的创作,志愿者们用汗水诠释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带队老师说:“三下乡不是简单的体验,而是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,把所学所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。”这次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,更让大家明白:乡村振兴需要实干,无论是采桑助农还是文化赋能,每一份微小的行动,都能汇聚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审:石北辰 张雨
二审:黄欣
三审:方隆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