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阅兵的鼓点与音乐生的韵律感共振,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2025级新生在军训最后一天,交出了一份“军魂与艺术交融”的精彩答卷。
阅兵场上,音乐学院的旗手如定音锤般沉稳——他紧攥旗杆的姿态,恰似音乐生对“节奏核心”的坚守。而当院旗与国旗在钟楼前迎风招展,这红与红的碰撞,是“家国情怀”与“艺术理想”的同频奏鸣,奏响了音乐学院新生的青春集结令。
正步踢得“分毫不差”:他们把声乐课“音准训练”的较真劲儿,用到了步幅(75厘米)、摆臂角度(30度)的把控上,每一个动作都像乐谱上的音符,精准且富有张力。
眼神里的“舞台感”:望向主席台时,他们的目光既有军人的坚毅,又有艺术生的共情力,让“整齐”之上更添一层“生动的叙事感”。
这份亮眼表现的背后,是音乐生们“用练琴的劲练队列”的坚持。起初,习惯了自由表达的他们,总在队列整齐度上“卡壳”——有人因手腕常年练琴,摆臂时不自觉弯曲;有人因听惯了旋律,对口号的节奏感把握不准。但他们没气馁:把教官教的动作要领录成视频,像分析乐谱一样逐帧拆解;休息时围坐在一起“复盘”,如同乐团排练后讨论细节;甚至用节拍器辅助练习步伐,确保每一步都踩在同一“节奏点”上。教官笑着说:“这群孩子把‘精益求精’的艺术态度,全用到军训里了!”
阅兵尾声,有同学对着镜头比出“V”字,把十几天的汗水化作此刻的明媚;也有持枪教官仍以挺拔姿态守护,将严格与温柔藏进迷彩褶皱。十几天的军训,音乐学子们把“练声的韧劲”用到站军姿上,把“排练的专注”投入到队列训练中,最终在阅兵场上,交出了“艺术生的军魂答卷”。
于音乐学院的新生而言,军训是一段“特殊的排练”——它教会他们用“军魂的坚毅”打磨技艺,用“艺术的敏感”感知成长。如今,军训的“终章”已落幕,但属于他们的“青春乐章”才刚奏响。愿他们带着这份“迷彩赋予的韧性”与“音乐滋养的灵动”,在涉外的舞台上、在艺术的征途里,继续谱写属于自己的“最强音”!
图文:谭晓月 李威
一审:石北辰
二审:黄欣
三审:方隆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