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“音你有爱 沐爱而行” 三下乡实践团队,在首周实践中积极探索、高效总结,通过周五例会深度拆解工作,将实践难题转化为成长契机,为后续支教工作筑牢基础。
一、教学破局:趣味策略聚焦学生注意力
面对长丰社区低龄学生好动、黄合村学生爱插话的情况,小老师们开展头脑风暴,围绕 “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” 研讨,从互动形式、课程设计等维度创新,力求用趣味方法让学生专注课堂,提升教学效果 。
二、迟到应对:积分激励培养守时习惯
针对上课迟到问题,团队推出打卡积分制。学生按时上课可获 “准时星”,积累到一定数量能兑换小盲盒,把按时上课转化为有趣任务,以正向激励引导学生养成守时习惯,营造良好教学秩序 。
三、户外课堂:安全与规划双重保障
户外课堂筹备中,团队提前开展公园踩点,从教学场景搭建到活动流程设计细致规划,将教学延伸至自然。同时,把安全放首位,排查场地隐患、划分安全区域、制定应急预案,确保学生在树叶乐器制作、草地舞台互动等趣味活动里,安心探索自然 。
四、灵活排班:动态补位守护团队活力
考虑到支教工作强度,团队制定动态排班表。“救场小组” 随时补位,当成员因连续授课嗓子不适等,及时接力,保障教学不间断,也让团队成员合理休息,维持工作活力 。
五、教案打磨:专业校准提升课程质量
每周五小老师们按时提交教案,蔡老师从教学目标、内容设计、环节衔接等方面细致指导,像 “打磨机” 般校准细节,确保每节课逻辑清晰、内容充实,助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。
六、阶段回顾:三周倒计时里的成长感悟
首周结束,实践已完成 1/3 进度。回顾时光,孩子们的笑声是 “成长汽水” 里的气泡,团队收获的教学经验、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是甜味。最初的 “小麻烦”,也因深入了解,成为成员心头珍贵的 “心头宝”,见证着双向成长。
“沐爱而行” 三下乡团队首周以例会为抓手,在教学、管理、安全等多维度探索实践,既解决当下问题,也沉淀经验。后续,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,在支教实践中深耕,为乡村学生带去优质音乐教育,也让成员在磨砺中实现专业与个人成长,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支教故事。
图文编辑:秦好 吴婷
一审:王祺玥
二审:蔡克文
三审:方隆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