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月 21日,为了迎接大暑节气,黄合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坝里洋溢着欢声笑语。由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“沐爱而行” 志愿者团队与黄合村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 “黄合公益行,三艺微光伴” 主题活动温情启幕。在指导老师蔡克文的统筹引领下,40 余名 6-12 岁的孩子以节气为媒、以游戏为桥,在 “大暑艺趣行,微光伴成长” 的脉络中,感受协作的力量,传递公益的温暖。
一、志愿领航:让团队的 “微光” 先亮起来
作为活动的核心策划与执行力量,“沐爱而行” 志愿者团队提前数日进驻黄合村,与村委会共同筹备场地布置、物资调配等细节。团队以 “用艺术串联公益,以协作点亮童心” 为宗旨,结合大暑民俗特色(荷花、蝉鸣、西瓜等)设计全流程互动,从 “微光队旗” 的绘制模板到游戏积分卡的规则设定,每一处细节都融入对乡村儿童成长需求的考量。
指导老师蔡克文全程参与方案打磨,强调 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存在感”:“公益不是单向给予,而是通过节气文化的共鸣,让孩子们在协作中发现‘自己的微光也能照亮他人’。” 活动当天,12 名志愿者分工明确,或引导分组破冰,或讲解游戏规则,或记录孩子们的精彩瞬间,成为活动中最温暖的 “护航者”。
二、艺趣互动:在大暑主题里 “玩” 出成长
活动以 “艺术反应 — 创意协作 — 专注力训练” 为主线,将大暑元素与团队挑战深度融合,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收获成长:
(一)艺术反应:让节气 “活” 起来
“炸弹数字” 游戏中,当 “炸弹” 被猜中,孩子们立刻化身 “大暑小演员”—— 有的小队合唱《夏夜追凉》,歌声与院坝里的蝉鸣相映成趣;有的模仿 “摇蒲扇”“西瓜弯腰”,肢体语言里满是对节气的理解。志愿者们蹲身指导,用 “这个蝉鸣学得像极了!”“蒲扇摇得有夏天的味道” 等鼓励,让孩子们大胆释放天性。
(二)创意协作:让默契 “聚” 起来
“逛三园” 环节成了大暑知识的比拼场,孩子们围绕 “喝伏茶、晒伏姜” 等民俗、“荷花、萤火虫” 等自然元素接力报词,“荷香逐光队” 因一口气说出 8 个大暑美食而欢呼雀跃。“合作运‘宝物’” 中,贴满大暑元素贴纸的纸杯排成直线,孩子们用嘴吹乒乓球接力,志愿者适时提醒 “慢一点,和队友配合好”,最终 “蝉趣微光队” 以零失误完成挑战,诠释了 “微光成炬” 的力量。
(三)专注力训练:让善意 “传” 起来
“听到大暑请拍手” 游戏里,有孩子走神时,身边队友悄悄碰臂提醒,这微小的善意被志愿者记录在积分卡上,额外加分的瞬间让 “互助” 二字更有温度。“照相机定格” 中,孩子们摆出 “大暑纳凉图”“夏日小农夫” 等造型,志愿者用镜头捕捉,为每个孩子的创意点赞。
三、温情收尾:让公益的 “光” 延续下去
活动尾声,志愿者汇总积分,为 “大暑微光团队奖”“创意之星队”“协作小能手队” 颁发奖状与集体奖品(装裱的队旗、手工材料包),每个孩子都领到 “大暑微光小使者” 贴纸。当黄合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、孩子们共同举旗合影,齐声喊出 “大暑艺趣行,微光伴成长” 的口号时,院坝里的阳光仿佛也变得格外温暖。
黄合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:“感谢‘沐爱而行’团队带来的创意,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们了解了大暑民俗,更学会了协作与分享。” 蔡克文老师则在总结中强调:“志愿者的价值,在于用专业与耐心,让每个孩子相信 —— 自己的微光,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力量”。
此次活动是 “沐爱而行” 团队深耕乡村公益的又一实践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携手黄合村党群服务中心,以艺术为纽带,让公益的微光持续汇聚,照亮更多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。
图文编辑:吴婷、秦好
一审:王祺玥
二审:蔡克文
三审:方隆极